道路設計 - 馬路三寶
各種 道路設計 的三寶行為
►Lance的各個社群平台 / 歡迎追蹤► 所有社群平台連結:https://linktr.ee/LanceChen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LanceChenyoutubeTV Facebook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LanceChenYouTubeChannel Instergram大帳:https://www.instagram.com/lancechen7/ Instergram副帳/工作帳:https://www.instagram.com/lance_works/ Instergram副帳/機車帳:https://www.instagram.com/lance_hardcore/ ►感謝您收看我的頻道,也歡迎如果您有任何對我的頻道有疑問/建議或是想要跟我合作,歡迎寫信給我! ►G-Mail:lancechenbusiness@gmail.com
《晚安美竹城》EP1 告別行人地獄 新竹誓言還路於民! 如果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那最險惡的景色,就是交通。 在CNN把台灣形容為「行人地獄」後,交通部展開了路口大執法、國會也通過了《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然而,這只是開始,我們清楚台灣交通改革的速度,依然有待加強。 離譜的道安事故頻率,出在交通政策與道路設計具有結構性問題。作為地方政府,我們知道,改革正在與時間賽跑。 只要早點完成一個路口的改善,也許就能避免一場悲劇的發生。 下了車,我們都是行人。晚安美竹城第一集,我們要向各位報告,新竹市這幾百天來,為「還路於民」所做的努力。我們希望,所有人都能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高虹安 #晚安美竹城 #行人地獄 #交通改革
中央社網站)違規記點新制去年6月30日上路,同時放寬民眾檢舉及增加記點項目,違規件數暴增,並引發職業駕駛上街抗議。行政院今天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包括手持行動電話、臨時停車等10類輕微違規項目將不開放民眾檢舉,並限縮當場舉發違規案件才予記點。新版的違規記點制度是什麼?職業駕駛人與路權團體又為何抗議?中央社整理相關資訊如下。 違規記點制度是什麼? 2023年4月14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三讀通過,並自同年6月30日起正式實施交通違規新制。依規定,1年內違規記點達12點即吊扣駕照2個月,2年內吊扣駕照2次且再被記點,則吊銷駕照。 常見的違規項目包括違規臨停、併排停車、未打方向燈、手持行動電話皆是1點,不停讓行人為3點,超速則是1至3點。 新制並針對營業車駕駛人及新手(2023年7月1日及之後取得駕照者,一年內稱為新手)加重處分,違規加記1點。另外,1年內違規點數達6點可向監理機關申請自費道安講習,得扣除點數2點。 路權團體、職業駕駛爭論 原有的46項檢舉項目增加到59項,除罰款、記點之外,並恢復民眾可檢舉人行道、行人穿越道等處臨停車輛違規。 違規項目引起最多討論的是路口、公車站10公尺內或併排違停,加上新制趨嚴,1年內達12點就吊扣駕照2個月,計程車業、貨運業及遊覽車業者反彈,去年10月31日陳情代表團體繞行交通部,抗議政府道路設計不良,記點新制將影響生計。 11月9日交通部宣布,請各縣市檢討朝每隔100至150公尺紅線劃設至少10%的黃線或專用車格,未完成前因上下客貨導致臨停違規可不予記點,但仍須處300至600元罰鍰。 2024年2月20日,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規劃罰鍰1200元以下的交通違規行為將不記點也不開放檢舉。「微罪不記點」草案引發路權團體反對, 批評漠視用路人性命,呼籲政策切勿朝令夕改。 輕微違規不記點新規定有哪些? 交通部說,鑑於民眾檢舉制度已悖離當初彌補警力不足的立法目的,而記點制度也因道路實際環境配套措施尚未完備衍生實務問題,有檢討修正必要,因此提出修法。 3月7日行政院提出修正草案,未來10類最高罰鍰在1200元以下的輕微違規,將不開放民眾檢舉,包含騎機車手持行動電話通話、倒車未顯示燈光或不注意行人等。違規記點方面,草案並規範,當場舉發案件始予記點,科技執法及民眾檢舉案件等逕行舉發不予記點。 此外,現行汽車駕駛一年內違規點數若達6點,可以申請自費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講習完成後可以抵扣違規點數2點,1年抵扣1次為限。草案修正後,駕駛人未來自費參加講習扣抵提高至1年2次,等同扣抵違規點數4點。 未來輕微違規不記點項目,須待「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1、第63條、第63條之2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議三讀通過後實施,以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預告完成。
今天有許多運輸業者上街爭取權益,民眾黨團舉辦一場友善交通探討座談會並邀集了交通局長、各職業駕駛工會來發表意見,當時不同工會代表們同時最關心的一個重點就是全台灣都面著「臨停空間」嚴重不足問題。 當時我在座談上會有提到一個我在國外看到的實例:「國外雖嚴格實施計點制,但透過數據與科技的結合應用,街廓都有規畫臨停車位置,不分自用車或計程車都能使用,臨停超過3分鐘會被科技執法取締,使得違規停車數量下降,同時也增加計程車司機載客的便利性。」 希望交通局可以盡速研擬這個方法是否有機會在台北市試辦,是不是可以透過這個方式解決今天運將們包圍交通部抗議違規記點吊照的爭議。 對職業駕駛們來說,最大的困擾就是因為台灣道路設計規劃沒有適合臨停的地方,所以常常在乘客要上下車的時候,會有違停在紅線而被檢舉罰款記點的困擾,吊扣牌照兩個月更是可能嚴重影響一家人的生計,也因此才會希望交通部可以在推動記點新制的同時,也可以規劃出適合臨停的配套措施,否則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我在交通部門質詢的時候也跟交通局長呼籲,我們都知道鄰里有里民的停車需求、業者有業者的臨停需求,兩邊沒有誰對誰錯,但身為市府主導停車政策的局處,應該要跳出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直讓兩邊的矛盾不斷加深,我有聽到了很多來自業者的聲音,其實他們都很樂意到鄰里跟里民透過座談會的方式來討論是不用有改善的地方,所以我也要求交通局盡速做到下面兩件事情: 第一、希望交通局可以從全臺北市465個里裡面挑選幾個合適的鄰里辦理座談會,並邀集里民、里長和職業工會一起到場討論增加臨停空間的可行性。 第二、請局長回去和交通大隊針對全台北市所有有臨停需求的格位做通盤的檢討,並從大數據裡挑選幾個適合試辦增設黃線並搭配三分鐘臨停科技執法的路段。 一起努力用科技的新方法來解決沉痾,為台北市的交通環境提供可以兼顧方便及安全的配套措施。
台北需要合宜的道路設計,保障安全的行人與臨停卸貨空間! 我日前收到一張由市民提供的照片,照片中的行人處境,令人觸目驚心:一名照顧者推著坐在輪椅上的長輩,他們被迫於車輛流動的馬路上通行,險象環生。同時間,一輛便利商店的卸貨車就臨停於馬路上。 仔細環看照片中的街景,即可發現問題重重,涉及多個局處業務,包括了騎樓被商家堆滿雜物、路段沿線缺乏無障礙的步行空間 、路段沿線也沒有合法與安全的臨停卸貨空間。 「行人地獄」與「職業駕駛違規臨停」,絕非單一因素造成,而問題的解方,執法恐怕不是唯一的手段。 因為只靠執法,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如何通盤檢討、健全城市的道路設計與行人空間才是,而這也是我希望市府去努力改善的目標。 因此,在交通部門質詢時,我與交通局謝銘鴻局長也達成共識,要從個案看見結構性問題,通盤檢討不合時宜的道路設計。 我更要求交通局應扮演主責的角色,主動擔起協調跨局處的整合工作! 我們要正視非法違停裝卸貨的問題,因地制宜劃設合法、安全的裝卸貨空間,並要從道路設計與工程面來改善各大街小巷的標線與行人空間。
Hello大家好,這裡是上盛集團,一個幫助你全方位理財的財商成長頻道。 今天這集想和大家談談台灣的交通問題,過往可能會有感覺台灣交通偏亂、不論是開車、騎車、走路常會感覺有三寶出沒在身邊,不過到底有多亂多恐怖,好像也有點難量化。於是開場前先用一個數據讓大家知道台灣的交通環境究竟有多恐怖。 在過去三年間平均每年有將近3000人死於交通意外,受傷人數每年高達48萬人,換句話說平均每天會有8個人死於交通意外,平均每一分鐘就會有一個人在路上因為交通事故受傷,所以從影片開始到現在台灣又有1個人因為交通意外受傷,不過這時或許會有人問,其他國家的交通也不一定比較安全啊? 於是我們比較一下就能知道這個數據究竟有多可怕,以台灣人最愛去的國家日本為例,日本的人口約1.25億,是台灣的五倍,但過去三年每年約2700人死於交通意外,人口是台灣五倍但死亡數還比台灣低。 那如果拿一些機車占比比台灣高的國家來看,以越南為例,人口是台灣的四倍,但過去三年每年約6000人死於交通意外,僅約台灣的兩倍,換句話說在台灣的馬路上遇到死神的機率比在越南的馬路上還高上兩倍。 除此之外,世界許多國家的旅遊介紹中在提及台灣時都會警惕來台灣的旅客務必小心台灣的交通環境,甚至有些國家用野蠻、毫無規則可言、人間煉獄、地獄般的環境來形容台灣的交通。 究竟台灣交通到底發生什麼問題?今天這集將從交通3E來拆解分析,交通3E是傳統上提升交通安全所需具備的三個面向,分別是Engineer工程、Education教育、Enforcement執法,這3E缺一不可。 第一我們先從台灣的Engineer工程來看,台灣的交通工程和先進國家比較起來還停留在50年前的思維,雖然近年持續提倡人本交通,但許多工程思維仍未與時俱進,目前國外提倡許久的減速帶設置、行人保護設施、左轉專用道設置、透過車道和標線設計促使駕駛減速和更加注意周遭情況、路口改良、實體人行道…等以上種種交通工程的改善,雖然台灣已經有逐步更上但步調仍然不夠快。而這也是目前隱藏的一大問題之一,在國外工程層面通常是擺在道路設計的第一位,但這也是過去台灣較為忽略的層面。目前缺少統一規範的法規、導致各縣市各自為政,在台灣應該常會聽到一句話是路標是給當地人看的,但這種情形不應該發生才對,正常的道路標誌應該讓所有人都看得懂才是。 再來從Education教育面來看,過去時常會聽到一句話是「駕照是雞腿換的嗎」不過在台灣雞腿換駕照的比喻好像也不為過,台灣目前的考照制度相比其他交通更安全的國家而言相對簡單許多,基本上只要會平衡就能拿到機車駕照,汽車的也是只要在場內練熟,會去場外的固定路線轉一圈便能拿到駕照。 但拿到駕照後時常發現上路是另一種考驗,和駕訓班教的天差地遠,問題就出在過去因為政府不希望大家無照駕駛,希望大家至少都能拿到駕照,因此擬定了一個簡單的考照制度,但時至今日幾十年過去考照制度卻沒有同步提升難度,導致考駕照的流程和現實生活有相當大的差距。就連審計部在2022年都指出台灣的路考並未符合實際需求,導致滿街都是有駕照的人,但是滿街遍布不知道怎麼正確駕駛的人。h 最後從Enforcement執法層面討論,有句成語是對症下藥,但台灣的執法層面就是沒有對症下藥的一個案例。攤開警政署的交通事故概況會發現有超過一半的車禍案件都是未依規定讓車、未注意車前狀態、違反號誌和標誌所引起。 但從警政署公布的罰單開罰的項目來看,違規停車是占最大宗,將近4成的罰單都是開給違規停車的車輛,接下來25%是開給超速行駛,後續不依規定轉彎和闖紅燈佔了各10%,單單從數據來看會發現警政署只用20%的力量去對付造成車禍的60%原因。 這就像是期中考時數學科目是最不擅長的,但是卻用最少的時間練數學,想當然要在數學拿高分是難上加難,這也是當前台灣交通執法層面面臨的問題。「十次車禍九次快」的錯誤印象深植人心,這也讓民眾和警力投入過多心力在取締超速,但當前的道路速限又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現象,這也使得超速取締不但拉低道路的行駛效率,對於交通安全的改善更是微乎其微。 從以上交通3E稍微拆解分析就會發現台灣交通問題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善,要改善台灣的交通狀況必須全面性的投入心力進行改善作業,尤其是這三個層面缺一不可。當然要改善台灣交通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前進,但如果大家能從現在開始關注開始改善,相信這一段路會省下許多時間。 最後本集的交通問題大揭密也即將畫下尾聲,相信大家看完本集後會對台灣交通的亂象有更多了解!還有什麼亂象是本集沒有提到的也歡迎在下面一起加入討論,一起改善台灣交通讓台灣能有一個能舒適的交通和居住環境吧! 當然有任何問題或是想看的內容都歡迎在下方留言讓我知道!喜歡節目內容千萬不要忘記按讚訂閱,各位觀眾我們下次見啦!
#道路設計 #莫名奇妙 #行車記錄器 #TIGRA200 #GORPO #彪虎 最近比較多時間在作為一個騎車的用路人 發現蠻多讓人無言或根本不知道幹嘛的路口 到底台灣的道路設計 是不是只會把簡單複雜化? 大家一起留言討論一下 --------------------------------------------------- 假如大家有通勤又遇到什麼有趣事或三寶都可以把影片上傳 雲端後的連結傳到以下電郵 martinhk1912@gmail.com 讓大家看看遇到的三寶是不是一樣多?! 馬叔最新的動向&Youtube不會有的分享 IG: https://www.instagram.com/unclema_tigra200/ 馬叔貼紙蝦皮賣場(陸續推出,目前賣場關閉中) https://shopee.tw/product/135833988/6269586744/
遊覽車撞山事故發生後一小時,運安會就抵達現場,凌晨一點蒐集完事證物證,今天上午確定為公路一級事故,部分人員和公路總局、遊覽車業者持續留在當地進行調查,還無法對針對事故原因做出判斷,但目前都不排除人為、機械、路段線型三種因素。 遊覽車破碎,橫躺路中央,蘇花公路重大車禍,運安會列為公路一級事故,啟動調查。 交通部長 林佳龍:「司機本身也沒有什麼違規的情況。」 紀錄顯示,駕駛過去沒有重大違規,出發前也有休息。 駕駛表示,當時踩不到煞車,行車紀錄也顯示,最後時速只有45公里,地上卻出現長達40公尺的煞車痕。 運安會主委 楊宏智:「它(煞車)要是哪個元件有失常的話,不排除會因為整個作動的力量不足,超速的問題我們也不排除,所有的數位資料 通通會錄在裡面,那個都是非常精確地用秒為單位的,所以這個東西數字會還原。」 蘇花公路16年來,就有4起重大車禍,奪走31條人命,是否道路設計出問題? 運安會主委 楊宏智:「公路總局對於整個蘇花公路,有幾個點其實他們也在高度注意, 工程方面 設置方面 包括標誌。」 交通部長 林佳龍:「蘇花安(計畫)現在已經到,綜合規畫的期中報告,希望今年能夠把它完成,盡快地把東澳到南澳這段,納入未來整個蘇花公路,安全的提升計畫。」 持續調查,交通部也啟動關懷小組,協調後續賠償事宜。 觀光局業務組科長 王興邦:「我們有查核的結果 就是旅行社已經有幫,旅客投保責任保險 ,每個人是新台幣兩百萬元,罹難者的部分 那這個部分的金額,公路總局也再幫旅客爭取協助處理。」 希望詳細調查,給家屬一個交代,也期盼後續改善,減少悲劇發生。 隋昱嬋 柯信志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