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群地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69980731894412/?ref=share_group_link 大圣唠嗑FACEBOOK个人主页(可以私信/加好友)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1585822895&mibextid=LQQJ4d 修行,道德经,修仙,气功,冥想,养生,玄幻,修炼,打坐,超度,众生,修行者,超能力,特异功能,老子,道家,道教,羽化,成仙,站桩,佛教,道德經,氣功,養生,修煉,眾生,特異功能,法術,法术,内功修炼,身心修行,太极拳,禅修,佛家,心灵成长,瑜伽,內功修煉,太極拳,禪修,心靈成長,瑜珈,Cultivation,Taoism,Buddhism,Internal cultivation,Mind and body cultivation,Meditation,Qigong,Tai Chi,Zen meditation,Yoga,Spiritual growth,Daoism,Self-improvement,Self-cultivation,Mindfulness,黄帝内经,黄庭经,黄庭内景经,禅寺,昆仑山,天目,天眼,the third eye,中医,经络,气血,脉轮,终南山,陈抟,城隍庙,金刚经,xianxia,仙侠,xiuxian,密宗,大圆满,红教,黄教,花教,黑教,白教,达赖,五明,喇嘛,龙门,昆仑山,手印
► 节目介绍:#养生有道 ► 播放列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b6WYtz8w-U&list=PLXCRy1OYw1cBCKuZC7lN2I1Wsn_OaYqeL&index=1 ► 欢迎订阅:https://bit.ly/2O4smva
► 节目介绍:#养生有道 ► 播放列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b6WYtz8w-U&list=PLXCRy1OYw1cBCKuZC7lN2I1Wsn_OaYqeL&index=1 ► 欢迎订阅:https://bit.ly/2O4smva
► 节目介绍:#养生有道 ► 播放列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b6WYtz8w-U&list=PLXCRy1OYw1cBCKuZC7lN2I1Wsn_OaYqeL&index=1 ► 欢迎订阅:https://bit.ly/2O4smva
► 节目介绍:#养生有道 #中医教你按穴养生 ► 播放列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SHo3VafPA&list=PLXCRy1OYw1cDE8UNkDSkfMWmjjsRaSfpz&index=3 ► 欢迎订阅:https://bit.ly/2O4smva
► 节目介绍:#养生有道 #健康大诊室 ► 播放列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Umf5PZ4SU&list=PLXCRy1OYw1cDqLerFsMypoSvk2znTkp4r&index=1 ► 欢迎订阅:https://bit.ly/2O4smva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在我们学佛当中,佛教当中有信、解、行、证四门(有四个门学佛当中:一个叫信门,一个叫解门,一个叫行门,还有一个叫证门,叫信、解、行、证),是学佛人最应该掌握的学佛当中的一个过程、一个进程。所以,师父慢慢地跟大家讲这些佛学的基本的一些常理,让大家在学佛当中能够进步更大。 信,实际上就是我们先要相信佛法——相信佛法、相信佛陀、相信三宝,我们就会有信心。就像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你相信了,你才肯去做;你不相信他,他叫你做什么事情,你就不会去做。那么我们今天相信了佛法僧三宝,我们相信有菩萨会保佑我们,我们相信佛法能够让我们破迷开悟,我们相信僧团代表着佛陀的形象、代表着我们每一个守戒人的形象,那么我们相信了,我们就去学了。所以相信,这是正信。 那么在佛法里边,很重要的第二点是“解”。解是什么呢?就是你对一个事情的理解非常重要。比方说对某一件事情你不理解,你根本不会去做的。别人说句话,你要理解吧?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留给我们这些弟子的那些佛法的金句,就是让我们能够理解它、了解它:这个世界“苦空无常”的真谛,一切都是无常的,不是长久的,这个世界是苦的,然后到最后一场空,什么都得不到。所以苦空无常就是告诉我们真谛,那么你要去理解吧,所以“解”是非常重要的。你懂了、理解了,你就是获得了佛理的真正的正解,正确地去解释它。第二个就是相信之后,对佛法教义的获得、理解,很重要。 第三个就是“行”了,我们经常说,当你明白道理之后,你是不是要行?行,就是在做菩萨。当我知道了,别人跟我讲,我都理解了,接下来我就是要去行了、去做了,做得像菩萨一样了,这就是行。那么“行”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学佛人经常)讲的一句话叫“修行”。修什么?你每一天有行为吗?有。你有一些做得不如理不如法的也叫行为吧?对。那么要把它修正吗?修。然后就是在你的行为上把它修正。所以依法修行,就是如理如法地去学佛修行,就是我们说第三个要“行”。 第一个要相信,第二个要能够理解佛法,理解了之后要去行,那么最后就是要“证”,因为你行了之后,你有感悟了,行了之后显灵了。所以很多人为什么会学佛的?因为我去行佛了,我去做了很多佛的事情,没想到广结善缘了,我真的明白了。这就是学佛人应该懂得的。如果你今天去行了佛,去做了菩萨一样的事情,结果你广结了善缘,大家都对你很好——哎呀,你好开心,“你看我学佛之后大家都对我这么好,大家都这么关心我。” 你是不是已经验证了佛法的证悟?你就懂了 “修行,我要继续下去,因为我验证了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要继续下去。” 那就是证得果位了,因为你坚持下去,它果就出来了。你种一棵树要长果实的话、你种下去的话,人家告诉你“会长出苹果出来的”,你没看见,那你种的时候是不是“行”,对不对?首先你相信这棵树,它能种出苹果的;然后你从理论上来说,这棵树它的结构、它生长的环境、它的太阳、它的浇水,能够让你懂得它可以长出苹果出来;等到第三个那么就是要行了,那么开始要培土了、要浇灌水了、要朝着太阳,要做很多的工作,这就是行;行了之后,它还没长出来呢,那么等到最后就是证,就是你看到了苹果长出来了,得到了这个果了,叫证果。所以佛法跟我们人间很多的原理,这些种植物、一些正确的原理是一样。 信解行证,实际上,“信” 再讲得简单一点,就是一个人学佛要建立自己的信心。我相信,我才学佛,因为你对佛法有正信。“我相信佛陀,相信观世音菩萨一定能够救我”,那么你建立对“佛法源”的正信。什么叫“佛法源”?佛法来自于哪里你要知道,这个佛法给你带来的源泉,一个正信。因为佛陀是非常非常地正法,我相信佛陀给我们带来的这个佛法是能够让我们觉悟的、让我们解脱的,接下来就是佛进入人间的一大因缘让你找到了。因为佛陀到了人间来,他来弘扬佛法,他到人间的一大因缘就是要让我们所有的信众、让我们所有的众生要“开佛知见”。什么叫“开佛知见”?要理解佛法,要破迷开悟。你心中一解开你的烦恼,就可以见到佛法,然后“知”就是知道了你的见解是对还是错。所以,“解” 实际上就是对佛法的理解知见。解,你也要懂得是不是结合你实际的情况去理解佛法。如果你在生活当中你用了佛法了,那么跟你的生活契合了,“的确家里有矛盾,我忍辱了”,那么这个矛盾慢慢就化解了。那么你一看这个佛法,“我验证了是好的”,那么你就是明理了、你就明白了,所以“解”就是化解、理解。 第三个“行”,就是师父刚才前面跟大家讲的,你做什么事情,你有理论基础,你要去做。你在家里做再多事情,你什么都懂,你不去做,你不理解。就像一个人说,“我会开车,开车很容易的,这个扳一扳,那个脚踩刹车,想停就踩左面,想开车踩右面”, 你没开过车,你试试看?你上了车你就不一样了。所以这个“行”就是要弄懂,把佛法彻底地弄懂明白之后,你要在生活当中去运用它,运用到正见的明理。“正见明理”就是明白、真正地正见地明白这个道理,而且把这个佛理要用到你每一件生活的事情当中,你这个就是“行”了。今天我吃饭,我要感恩,那就是行佛了;我今天做菜,“哎呀,我今天懂得我要劳动,我要帮助别人”,对不对?哪怕睡觉我都要做个好梦,因为我学佛修心,我希望菩萨给我加持,明天有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因为我需要得到身体能量的补充,所以我睡觉也要睡得好,求菩萨保佑。所以,为什么每一步在人间的事情你都要如理如法。所以“证”,就是亲身地去经历、去验证这个佛法的道理,你所走的一切的道路是不是正。你要明白,靠别人跟你说,你不能理解里边真正的含义;只有当你自己亲身去验证、亲身去体验的时候,你才能明白这里边真正的含义。所以很多小孩子,父母亲跟他说再多的话,“孩子,你这样要吃苦的”,他没吃过苦,他没感觉,所以他不会去理解;只有当他自己碰到了、自己感受到了,自己碰到了痛苦或者碰到了幸福,他才能相信,他才能理解,他才能去做。所以佛法怎么样契合在人间,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行的方法。 人生中出现的一切,你学了信解行证这四个门之后,你就慢慢懂得了:我们人间的一切只是一种经历、一种感觉,没有办法拥有它的。我们小时候拥有的一个非常开心的事情,现在失去了、没了——一个 party (派对)、或者曾经得到一个奖、或者你曾经得到了某一项的冠军,一切都无法拥有它,不能永远地拥有它。 所以就无所谓失去了,只是人生的一个经过而已。就像我们到过很多国家去,你去过吗?去过了。你去玩过吗?玩过了。你觉得好玩吗?忘记了。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的,人生也是这样,只是经过而已,所以无所谓什么失去还是拥有的,那是一种感觉。所以无所谓人的失败,很多人做错事情纠结在一个点上,就是不肯承认,他实际上他纠结在“我是失败了”;实际上经过一年两年、几个月之后,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是一种知觉、感觉,它没有了,根本无所谓他曾经失败、还是他拥有,只是人多一个经验而已。 所以师父跟你们讲,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名与利益,它都是一种过眼云烟。就像我们旅游的时候一种风景一样的:我们从来没去过法国巴黎的时候,我们被法国巴黎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所震撼,看过很多电影,非常想上去走一走;去过了,排队排很长,上去了,被一阵风吹得赶紧下来了,失去了、找不到了,没了,就是一种感觉而已。所以人为什么要纠结在某一个点上对错不肯承认?这个世界上跨不过的门槛不要去硬跨,你跨过了是门,你跨不过那就是坎儿。所以拿不来的东西不要硬拿,就是你暂时得到了它,你也会失去的。懂得这个道理,有什么在世界上可以去争、可以去抢、可以去夺的呢?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有时候根本还没有理解,还没有懂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站在十字路口或者三岔路口的时候,我们走错一步,可能我们影响一生的前程。所以学佛人为什么有智慧?就是在选择上用我们自己内心的悟性来体会这个世界的真谛。我们人慢慢才会知道这一辈子,有的时候想一想很痛苦,为什么?因为你经不起别人的谎言,你会发怒;有的时候你要经得起谎言,你要受得起别人对你的敷衍,你要忍得住别人对你的欺骗;有的时候,你要活着,你就必须要忘记曾经拥有的创伤。所以慢慢地你才知道,坚持有的时候未必能够让你得到成功和胜利,放弃未必是认输和失败;给自己拥有一个迂回的空间,让自己退一步、想一想、停一停,思索一下我的人生究竟应该怎么样。要学会等待、学会掌握真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好好跟着佛、好好跟着菩萨,去寻找那正能量,去寻找那人间的智慧和般若。 所以人生很多时候没有必要的,不是需要你去执著,更需要的是你拥有人间的智慧来看破这个人间的红尘。所以我们人因为会执迷于幻化的现象当中,“这件事情对了、错了”,这都是一种现象。有的时候,朋友兄妹、夫妻孩子等等,都是一种生活的假相。想一想,我们兄妹朋友、夫妻孩子,都是一时的缘分,等到最后可能还是你一个人过日子。能够坚持相伴,那是缘分;不能够坚持相伴,那就是验证了人间的亲情,不管什么情,都是一种虚幻的假相。所以相对来讲,你当时看见的兄弟姐妹、夫妻、孩子,他好像就是真的,因为都存在,因为在这一件事上实际上促成了你真的缘分。这个缘分是被你促成了,你拥有了兄弟姐妹、夫妻、孩子,但是我们不能“以假乱真”,因为当你知道这个事情,明明知道是假的时候,你把它当成真的了,你以为这是你一辈子所拥有的、不会失去的东西。所以“以假乱真”,你也不能以真假当成是绝对的:“这个孩子是你的吧?”“是的。”“好像是真的吧?”“真的。”其实失去了就不是你的、是假的,缘分啊。他来过了,他就离开了;结婚了,他或者到农村去了,或者到哪里去他应该去的地方。你不能把这个人间的那种缘分当成是永久的、绝对的、实在的,去分别它、去形容它,因为这些都是虚幻的;因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有的一切现象,记住,佛教界把它认为本性、其性为空,就是它的本质都是空的。因为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连最后你所拥有的肉体都不能跟你相伴永远,它都会肉体离开你;只有灵魂是你的,它肉体坏掉了,它就要离开你了。可能我说这句话,很多人还不以为然,觉得这个肉身不是永远跟着你吗?我问你,你如果身上某一个部位烂掉了,把它割掉、动手术了,是不是这一块肉、这一个胳膊、或者这条腿,就不是你的了?很多糖尿病的人腿烂掉了,他必须要割掉,否则它会发炎影响他整体的身体健康。所以这条腿就不是你的了,它不能相伴到你永远。所以任何的执著贪恋,就是不理解“色即是空”。 ---------------------------------------------------------- 免费结缘经书、佛法书籍。咨询答疑。 电话:+1 (925) 391-0529 邮箱: xlfofa99@gmail.com 观世音菩萨心灵法门是末法时期观世音菩萨为救众生之苦,应世而生的殊胜法门。心灵法门是以应用“念经、许愿、放生、白话佛法”四大法宝,通过如理如法的修心修行,化解今生前世的各种冤结,解决生活中疾病、婚姻、事业、家庭、孩子、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遇到的困难和烦恼,从而改善命运。 Guan Yin Citta Dharma Door belongs to the Mahayana Buddhist tradition. It encourages people to recite Buddhist scriptures (sutras and mantras) on a daily basis, practise life liberation (that is, saving the lives of beings destined for slaughter), and make great vows to help more peopl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se three “golden practice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mproved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