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VOLVO往右切車到不看差點撞到賓士 結果賓士才剛叭完差點撞到他的VOLVO 過沒幾秒自己也變成三寶,打了燈就直接切差點害死人 可以在短時間遇到兩個三寶,也只有在台灣了 #鬼島交通部 #濫發駕照 #無能政府
佛法修學概要022 皈依三寶是離開生死苦海最好的道路,也是悟入佛法功德的臺階。但是 我們一般人因為身口意的罪業太重,煩惱粗重,在皈依時又產生輕慢,整天 打妄想,沒有好好地生起恭敬皈依的心,所以雖然皈依,遇到惡因緣時,三 寶的功德就慢慢地失掉了。有些人受了三皈依以後,沒有憶念三寶,心中就 沒有三寶了,雖然學佛很久,但是心中已經沒有佛了。他退失以後,煩惱就 完全主導他的內心。 所以一個人受了三皈依以後,要不斷地去「專心緣此,得名皈依,故感 善神隨逐護助」。這個「專心緣此」很重要!我們一般人的生命是完全活在 妄想,學佛人也活在妄想,但是你跟別人有什麼不同呢?你在妄想當中多了 一道光明。所以你經常會很矛盾,真妄交攻,那現在你要怎麼做呢?你只要 做一件事情就好——加強你的光明!因為光明能夠破除黑暗,邪不勝正。 其實你不要太在乎你的煩惱跟妄想,你加強正念比較重要。你不要怕你 身體有病,你的體質好,病自然退失掉。我們現在就是缺乏抗拒妄想的能力、 自我調整的能力。所以你為什麼要皈依三寶?就是要加強你的正念。如果你 心中沒有光明,你就只有黑暗。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佛在世時,也是舍衛國,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 不過這個兒子很特別,生下來以後,他們家同時從地上湧出一頭小金象。這 頭金象就整天跟著這個小孩子,這個孩子到東邊,牠就跟到東邊,他到西邊就跟到西邊,牠就保護這個小孩。所以他媽媽把這個小孩子取名叫做象護,就是經常有金象保護。 這個小孩慢慢長大了,這頭象也跟著長大。這頭象牠有一種特殊的功能,牠照常吃飯也照常喝水,但排出的排泄物大小便,都是百分之百的純金,不 得了,不但金色身體,排出的都是黃金。所以這個象護出生以後,他家裡就 變得很有錢。經典上說,他連睡覺的床鋪都是珠寶打造的,他有錢到這個份 上。 象護他慢慢長大以後,因為這些有錢人都是跟有錢人在一起玩的,都是 上流社會貴族。他在玩的過程當中,有一天就炫耀說:「我們家睡覺的地方, 統統是珍寶做成的。」其他朋友說:「你家怎麼會這麼有錢呢?」他說:「因 為我家有一頭象,整天排出的排泄物都是黃金的。」在炫耀的過程當中,他 的朋友圈裡有一個小孩,就是阿闍世王,他那時是個太子。因為阿闍世王的 貪欲很重,他聽到以後,就下定決心:等我哪天登上了王位,我一定要把這 頭金象搶過來,他就許下這個邪願。 阿闍世王長大以後,看他爸爸年紀這麼大,也不傳位給他,就把他爸爸 頻婆娑羅王活活餓死。他等於是犯了逆罪,奪取王位。奪取王位以後,他馬 上就想到小時候所發的願,就把象護請到家裡來吃飯。吃完飯以後,他就跟 象護說,我們過去好歹是朋友一場,我請你吃飯,你要做一點回饋,那這樣 子好啦,這頭象就留下,你一個人回去好了。 象護沒辦法,就一個人回去了。但是這頭象是福德招感,是不能用搶的。 所以象護回到家時,象就自動在阿闍世王的宮殿裡消失,又回到自己的家 了。他爸爸就很緊張,這糟糕了!你們得罪了阿闍世王,那要有殺身之禍的, 現在只有一個方法:出家!所以他爸爸就把象護送出家了,那個大象也跟著 出家了。 出家以後,這個象護也有善根,他如法修學,就證得阿羅漢果了。證得佛法修學概要 阿羅漢果以後,他出去托缽,這頭象就跟在他身邊托缽,他回來時,象就跟 他回來。居士就議論紛紛:哎呀,這個比丘不簡單啊,後面還跟著一頭金色 的象。就像我們現在一樣,整天帶著幾部遊覽車來到寺廟,不是來請教佛法, 來看金象的。居士們經常來到寺廟看金象,就會干擾其他比丘的修學,不寂 靜了。比丘就把這件事報告佛陀。 佛陀就把象護找來說:「你現在也證得阿羅漢果了,這頭象是你過去修 習善業所感的人天福報,你現在有涅槃的功德,不需要這種人天福報。就像 你有摩尼寶珠,不需要吃糖果了。」象護說:「我也不喜歡牠跟在我身邊, 但我沒辦法。」佛陀說:「你跟牠說三遍,「我生已盡,梵行已立,至今以後, 更不需汝」。」說三遍以後,金象就消失了。 消失以後,有比丘就問佛陀,這個象護他為什麼有這個因緣,能夠得到 金象,得到這麼大的福報,又出家,又成就阿羅漢果呢?佛陀說,過去在迦 葉佛時代,有一個居士,在共修時繞佛,繞到那個當來下生的釋迦牟尼佛。 諸位知道賢劫千佛要來到人世間之前,都是乘六牙白象來投胎的。他就是在 迦葉佛時,預先把釋迦牟尼佛即將投胎的像供起來。 這個居士在繞佛的過程 當中,看到釋迦牟尼佛的佛像跟他所乘坐的六牙白象已經剝落了,不莊嚴 了,他就發心請水泥工把它重新修整,又把它打上一層薄薄的金片,打完以 後他就發願:第一,願我生生世世得到富貴;第二,願我有一天能夠成就菩 提。他發了兩個願,所以他在來生當中就成就了象護的功德,另一方面,能 夠遇到佛法,出家成就阿羅漢果。 諸位要知道,皈依是要發願的,我們很多人都只有信心,不對啊,要發 願!你們要受過五戒或者菩薩戒就知道了,所有的戒體都是在三皈依時發 願,面對整個三寶的境界: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 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而不度化。你要發願的。皈依三寶的意義就是:希 望總有一天,成就三寶一樣的功德。 所以我們皈依佛,諸位!我們佛弟子跟其他宗教不一樣。其他宗教皈依 他們的上帝、他們的神,沒有人敢說我有一天跟上帝一樣,沒有人敢這樣講, 只有佛教可以。所以我們皈依佛,除了我們恭敬禮拜以外,很重要的是你要 發願:總有一天跟佛一樣。你要有這種咒願力。 因為你今天面對的是三寶的 真實功德,你所發的願就使你生命中有一種力量來引導你,除了你造惡的力量,另外有一個正面的力量來牽引你了。冥冥當中,當你造了惡業以後,你就覺得你心不安,因為有一個力量不同意,這個就是你生命的改變。 以前我們造惡是理所當然,這個最糟糕了!把造惡當作理所當然,你那 個業力就特別堅固。我們現在造惡感到弟子心不安,這個是非常好,因為表 示你的心中有兩種力量:一種是邪惡的力量;第二種是光明的力量。所以我 們不斷親近三寶,表面上我們是在供養三寶,其實你是在栽培內心的力量, 借相修心,你的內心產生一種理體三寶,而且如果你能夠發願,那這種力量更大了。 所以,雖然我們現在的內心充滿了妄想跟業力,但是沒關係,你要加強你的光明。在菩薩戒上說,受了菩薩戒的人,你每一天都要至少拜一拜佛, 至少稱念一句三寶的功德,口業的讚歎,讚歎僧寶。就是你每天都要跟三寶 見過一面,三寶要在你的心中走一趟,因為三寶一旦離開你的心中,你就完 了!因為他是我們心中的皈依,是我們改變生命、改造生命的一個依靠。這 個地方就說明,這是了生脫死的唯一方法,因為我們自己已經沒辦法改變自 己了。 所以,我們在整個修學當中,先依止事相三寶,然後再創造內心的理體 三寶,最後我們從理體三寶當中,開始產生滅惡生善而轉凡成聖。
佛法修學概要020 期中座談2 我們剛剛回答的一個有關業果的問題,就是懺悔。從淨土宗的角度,我 們不一定要修很大的福報。當然你有福報,會對臨終有幫助。但是你起碼不 能造罪,因為你造了罪業,它臨命終就會起來活動,形成一個業。一開始我 們是造業,到最後變成障礙,叫業障,它會障礙你的正念。因為理論上,真 妄不兩立,漢賊不兩立。所以說,我們在開車的過程當中,不管你這個車子 的馬力有多大,起碼你不要給自己前面創造太多石頭。 所以我們要及時地把重大的殺盜婬妄的罪業,在臨終之前要把它的相 續心斷掉。我們沒辦法斷它的種子,但是你要把它的勢力降到最低,讓它沉 澱下來,這就是懺悔的意義。就是把握當下的時機,把重大的業力轉成不增 長業,就是這個概念。 當我們從業果的思想再進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這個問題就是說,小 乘的空觀跟大乘的空觀有什麼不同?兩個都在講空,內涵不一樣。小乘的空 跟大乘的空,主要有兩個不同:第一個,內涵不同;第二個,它的作用不同。 我們先講它的內涵。小乘的空是怎麼安立的呢?它是從「諸行無常,諸 法無我,涅槃寂靜」,它是從生命的無常來安立空的。就是人生是動態的、 變化的。我們在學習業果的時候,佛陀對於人天的安樂果報是持肯定態度 的,佛陀鼓勵我們斷惡修善,創造美好的人生,在業果是這個口氣,沒有錯 吧? 但是到了聲聞法的時候,佛陀口氣改變了。佛陀說:「諸行無常,諸法 無我,涅槃寂靜。」所以從人天業果的思考到小乘空觀的時候,你就會發覺佛陀的態度是完全一百八十度轉變。佛陀對三界快樂的果報是持否定的態 度,三界沒有真正的快樂,小乘的空觀就是告訴你這個概念,輪迴沒有真實 的快樂,因為你每一個快樂都要付出代價,因為它無常。無常就是說這個快 樂是不安穩的,讓你沒有安全感。 諸位!你可以去問問那些福報大的,你問他快樂嗎?他會說很難講。他 有時候也快樂,但是大部分的時間都擔心。因為他知道這個快樂,是要具足 很多的條件的。只要有一個條件不具足,快樂馬上就被破壞。眾生的快樂很 脆弱,你第二天早上醒來,可能報紙一打開快樂就沒了。 關鍵是這個快樂無常敗壞,你也做不了主。無我,更可怕是無我,你說 了不算。所以你不能把內心寄託在世間的快樂。第一個它會變化,會讓你失 望;第二個它什麼時候要變化,你沒辦法規劃。人生不能規劃,諸位知道。 當然,你可以有自己一廂情願的內心規劃,但是人生的遭遇不是你規劃的。 因為你不知道你的福報什麼時候花完,你有多大的福報你也不知道。你沒有 宿命通,你就不知道你人生有多大的福報讓你花。 所以人生就是動態,你沒有安全感。「得時多怖畏,失時懷憂惱」,人生 的快樂你得到以後,你是很擔心的;失去的時候,你是很遺憾跟憂惱。所以 世間的快樂,是要付出很操心的代價。但是最後死亡的時候,萬般帶不去, 只有業隨身,讓你空歡喜一場。就像做夢一樣,做夢的時候夢到你是大富人 家,醒過來什麼都帶不走,所以人生沒有結果。 每一個人生都沒有結果,就像做夢沒有結果,人生只有過程。你不可以 把前一個夢境裡面的東西帶到第二個夢境,不可以!當你夢結束的時候,你 所有夢境裡面的東西都要放下。只有那個明了的心跟業力走出來,從前一個 夢境走出來面對下一個夢境,只有業力可以穿過夢境,還有那個明了的心, 兩個東西走出來而已。你的色身,你的財富,你的眷屬,你所有一切的東西, 當第一個夢境結束的時候,不能從夢境裡面帶出任何東西出來,不可以。這是第一個遊戲規則。 你只可以從第一個夢境把你的業力帶出來,把你那個明了的心帶出來,兩個東西帶出來。其他的對不起,全部留下,因為你的使用權沒有了,你的 福報享盡了,就請你離開了,它不跟你客氣的。業力是很殘酷的東西,你白 天享完了,晚上業障就要起現行,它不會等到第二天了。 所以斷惡修善,不能當終極目標,只能當過程。你把斷惡當終極目標, 那你就把人生都皈依在人天果報,那你情何以堪呢?那你就每一生都在受 傷。所以佛陀就跟你講:我再講第二個更高檔次的教理——「諸行無常,諸 法無我,涅槃寂靜」。佛陀說:一個人只有安住涅槃,才是真正的快樂,三 界沒有快樂。所以小乘的法是一種非常對立的,它就對著你那種對三界果報 的愛取,衝著愛取來的。 那麼,人天業果跟小乘的思想怎麼融通呢?佛陀一下子肯定,一下子否 定,那到底應該怎麼辦呢?很簡單,佛陀沒有否定你造善業,但是佛陀說你 造了善業,不能享受果報,不能去享受,你要把它迴向無上菩提,這樣聽懂 嗎?你有資格造善業,但是你不能把這個善業兌換成人天果報。這樣做太 傻,你有更好的選擇,你可以把它兌換成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 你這個資糧, 套一句中國話,你得有點出息,是吧?你那個善業,你 布施持戒,你把它換成人天果報,你今生享受完了,到下一個果報你帶不出 去,你多生那麼辛苦地持戒,今生就把它花完了,你不覺得很可惜嗎?搞不 好,花完的過程你還沾滿了貪瞋癡的煩惱,後遺症一大堆。所以佛陀說:造 善是沒有錯的,關鍵是你怎麼樣把它迴向淨土,迴向無上菩提,你可以做一 些更高級的轉換。 諸位要知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不是否定你造善,而 是告訴你不要貪求人天果報。你造的善業,你不要那麼小家子氣,去換一個 糖果吃,你可以換摩尼寶珠。你說:「欸,這摩尼寶珠要等很久。」等就等,是不是?但是你得了摩尼寶珠可以一勞永逸。你老是換糖果吃,生死都不出 離,那你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所以,佛陀講完人天的業果,又講諸行無常,這兩個我認為沒有矛盾。 佛陀鼓勵我們修善,佛陀也讚歎涅槃,這兩個不矛盾。讓我們從善業裡面迴 向大般涅槃,不要執著安樂的果報。當然你不執著你還是有,但是你不執著, 就不會陷入輪迴當中。 諸位!如果說,你要達到臨終的正念,你慢慢要知道把那個感受收攝一 下。「受」,這很可怕!你不能把人生當做享受,人生不是讓你享受的。你如 果認為人生是讓你享受快樂的,我跟你保證,你要付出十倍的代價。你得到 的快樂是一分,你也可能今生就遇到了,但是你至少要付出十分,不信你試 試看。 人生快樂的蛋糕裡面都有毒藥的。佛陀說:人天的快樂果報你沾不得。 除非你法身菩薩遊戲人間,那另當別論。你把人生當真你就糟了!人生要解 脫一定要把感受收攝,要都攝六根。 那人生要怎麼面對呢?人生當歷練可以,歷事鍊心。人生不是讓你來受 用的,人生是讓你歷練的,讓你從人生的過程當中去加強你的菩提心,讓你 去懺悔業障、積集資糧,積集往生的資糧。人生是讓你用來修的,不是讓你 享受的。你這個觀念沒有改,你就很難修行。 所以小乘的空觀就是告訴你:人生不能享受,就是講這個意思。調伏你 的愛取,你來人生不是來享受的,你觀念得改一改。生命是讓你來歷練的, 然後當一個過程,讓你到淨土的一個跳板。當然我們不能否定生命,因為你 要借假修真。沒有生命你怎麼拜佛?沒有生命你怎麼聽經?沒有生命你怎 麼思考問題,怎麼去改造你的思考? 生命沒有錯,是我們操作錯誤。因為你把人生拿來當享受。你急著要把 過去生辛辛苦苦在三寶門中做義工的善業花掉,你錯在這裡。其實,你可以 做更好的選擇。你可以把這個善業轉成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讓你永遠受 用,是不是?你沒有吃虧的。聽佛陀的話絕對不會吃虧。 所以佛陀講業果以後,佛陀很怕我們在積集善業的時候,會把善業轉成 來生的安樂果報,這就糟糕了!所以佛陀馬上講無常無我,提醒你:當你有 這個功德錢的時候,等一等,不要馬上兌換,把它累積到一定程度,迴向到 淨土去,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所以小乘的空觀是用來對治的,跟你提個醒:你不要以為你斷惡修善, 你就了不得了,就趕快把它換成人天果報,來生就想要做國王了,這樣你要 付出代價的!小乘的空觀可以說是一個很重的藥,他把人生講得可以說是 一文不值。你看聲聞法,不淨、苦、無常、無我,人生沒有價值,沒有意義, 人生、輪迴從聲聞法來說毫無意義。所以人天乘的法門,其實某種程度上是 肯定斷惡修善,但是到聲聞法,對三界的果報是全盤地否定。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矛盾了,怎麼辦呢?你要我辛苦地積集資糧,你又 不讓我享受!所以佛陀講大乘的空觀,他說,其實你可以享受你的心性。一 念心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你可以在那個地方盡情享受法喜。 所以小乘的空觀,是從人生的過程來安立無常無我;大乘的空觀是建立 在人生本來清淨,這個很重要。所有的空觀,大乘空觀最殊勝,因為它追溯 到你的生命的原點。小乘空觀它不管你本來怎麼樣,它只告訴你現在怎麼 樣,反正人天的果報你碰不得。所以小乘的空觀是用來調伏用的,調伏愛取。
道學問答40題(1 -4) 感謝天恩師德祖師宏慈 前人大德 諸位點傳師慈悲 諸位前賢慈悲 後學很榮幸有機會能夠與諸位前賢共同來參研道義 張點傳師慈悲 安排了一個問題解答的一個專題 點傳師慈悲 給後學準備了40個題目 第一個問題 我們為了滿足知的欲望 經常向外求知 如今萬教齊發 應如何才不至於落入旁門 向外求知 這是一個 從小我們受到教育的訓練影響 不斷地向外求知 這是一種風俗習慣 也是一種訓練 身不由自主的向外求知 對知識的渴求非常迫切 萬教齊發 確實有這種問題 道親很容易為了求知掉進去 怎樣才不會落入旁門 關鍵在於對我們自己本有的 三寶心法 明師指點要有正信 還要有正受用 要有受用 像我們傳道傳三寶 要受用才行 要用三寶 把三寶融化到生命裡面去 不管叩首也好 默念真經也好 意守玄關也好 用來調心 用來收攝自己的身心 受用以後發現 把三寶融化到生命裡面以後 可以開發我們的智慧 可以改毛病去脾氣 三寶心法簡單的說 是讓你明心見性 讓你不離自性 不離開你的本性 我們為什麼會有毛病 為什麼智慧不彰 為什麼會有種種疑惑 為什麼會無明 都是因為離開本性 心離開本性 慢慢一大堆問題就出來 所以回到本性 這些問題就豁然而解 當你在本性下功夫 就有根本 你這個人就是有根本的 言語說話做事有根本 做事有真主人 良心在做事 說話有根據 根據自己的本性 如果這樣 你可以進入旁門 不會被旁門所迷轉 甚至可以在旁門左道度化眾生 最起碼你可以保護自己不被些吸引住 真的道行火候足 可以在旁門左道來去自如 關鍵在你自己有沒有根本 而我們傳道的根本就是良心本性 怎麼樣找到根本呢 要運用三寶 誠心保守 怎麼樣找到根本呢 要運用三寶 誠心保守 第二個問題 鄰居王先生下班途中 見狗被壓死 好心把牠埋了 回家不久就發瘋了 十幾年沒好 是什麼原因 是不是好事不可以隨便做 好心把狗埋了 這絕對不是他發瘋的原因 不可能好心沒好報 要深入探討才行 後學家裡專門出精神病 一般人不願意承認家裡有精神病遺傳 品種不好 所以都會找理由找藉口 他剛巧碰到這個事把狗埋了 事實上前前後後的因果誰曉得 不能斷章取義 一件事必須了解前因後果 背景怎麼樣 後學對精神病的了解是很深刻的 絕對不可能因這個原因 就算真正的被作祟 也不是這種現象 作祟都是暫時的 而且作祟也不是突然間發生 不是把一條死狗埋了 狗有多大的道行 可以作祟人 所以這個問題沒辦法回答 因為不了解 好事不可以隨便做 這倒是真的 有時好心做了壞事也有 幫助人幫助到壞人 這是有可能 婦人之仁 姑息養奸 是有可能發生 沒有智慧是會這樣 至於狗被壓死把牠埋起來 很明顯是好事 所以這個問題沒辦法明確回答 因為這件事本身 因果搞不清楚 第三 有道親對三才藉竅存疑 不知如何成全 對三才藉竅存疑 就不要用三才來成全他 多簡單 不一定要他相信三才藉竅 眾生根基各個不同 有的人就是不信這個 不相信三才 藉竅這回事 他宿習就是這樣 可能好幾輩子修行就是這樣 或上輩子吃過這個虧 三才藉竅 乩童 很多人在這上面栽筋斗 很多人在通靈 術士 靈媒上栽過觔斗 下意識排斥 成全道親必須有方便法 廣開方便 用各種方式來成全 不相信三才藉竅 可以用真理來成全他 跟他講道理 如果講道理他沒興趣 就關心他照顧他 總之這個人一定有他受用的成全方法 你有慈悲心有智慧 自然會發現 三才藉竅絕對不是一個適用於所有眾生的成全法門 只是其中一個方便法 第四 有人求道多年習氣毛病未改 還比不上一般人 有道親懷疑道的尊貴 有人求道很多年 在道場很多年 脾氣很大毛病很多 反而一般沒有求道的人 修養比較好 大家會覺得修道都白修了 懷疑道的尊貴 這個事情要從兩個角度來看 第一個角度 不要把他當聖人 要拿他跟以前的他來比 這個人如果求道修道多年 毛病脾氣還那麼大 那沒求道一定更糟 要拿他跟以前比 我們自己問自己 我們雖然不是聖人 但想想看我們求道以前 人生觀 生活法則 行為 和現在是不是恍如隔世 回想一下 我們在座都修好多年 回想一下 恍如隔世 好像上輩子 隔世做人 我們是不是聖人 不是 毛病習氣還很多 可是我們已經改變很多了 別人看不到 他們沒有跟我們一起生活 所以我們看一個修道人 絕對不要取其現在這一面 這一段時間來看 修道的生命是長遠的 從求道整個觀察他 一定改變很大 在道場多年後 竟然比求道前還糟糕的話 就他自己來說 如果比沒求道還糟的話呢 這個人一定是來考道的 不可能的 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會改變 我們在座每一位都有改變 求道道現在 但是每一位都是有毛病 後學也是一樣 這是一個角度(跟自己求道前後比) 第二個角度 有時脾氣毛病 我們認定的標準不同 我們認為這個人脾氣很大 他就是修行不好 但事實上不見得不好 菩薩的示現 要與眾生同見同行 我們不能很狹義的論斷一個修行者 菩薩的示現 往往和光同塵 和眾生有 相同的見解 相同的行為 這樣子才能跟眾生攜手同行 如果祂表現的是清白純潔高不可攀 眾生會覺得 祂生下來就是一個清淨純潔的修行者 我不可能這個樣子 真正的修行者修道人 真正的道人 祂的示現就跟眾生一樣 你有什麼毛病 我就有什麼毛病 所以彌勒祖師 不修禪定不斷煩惱 祂也沒有禪定 跟眾生一樣不修禪定不斷煩惱 可是祂是菩薩 祂是佛 為什麼 要與眾生同見同行 為了和眾生徹底結合 有時示現這些脾氣毛病不見得是壞事 你\從這個角度看 是不好的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對眾生有實質的攝受 按兩下即可編輯 所以永嘉大師講 順行逆行天莫測 或是或非人不識 這個菩薩的示現 有時做事順應天理 有時又逆著天理 有時候講出來的話有道理 有時候講出來的根本沒道理 所以人不識 天不測 人不認識 天神都無法測度 但祂是菩薩 因此六組惠能講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不要看世間眾生過失 因為菩薩可能也展現出來全身過失 但祂過失 錯有祂錯的道理 有它錯的好處 有它錯的必要性 這不是我們凡夫俗子能了解 因此不要去看修道人的毛病 看自己的毛病就好了 當然有人這樣的表現 會使某些人懷疑道的尊貴 沒有錯 那你就要去成全他 眾生都是有疑惑的 不可能沒有疑惑 不能要求他沒有疑惑 要求道場表現出來讓眾生一點疑惑都沒有 任何情況都可能有疑惑 所以眾生疑惑隨時發生 你就要有智慧隨時去解決 眾生如果沒有疑惑 你就不需要智慧了 眾生的疑惑 剛好刺激我們產生智慧 我們從本性生出八萬四千智慧 來降伏眾生八萬四千煩惱
2021中国马路杀手汇编2 / 白吃的司机 / 世界上最糟糕的司机 #车祸 #交通事故 #司机 中国车祸汇编,大陆车祸汇编,中国惨烈车祸汇编,白痴的司机,惨烈的交通事故汇编,行车记录仪,在中国如何不开车,女司机汇编,中国交通事故,中国交通事故2021,中国交通事故率,中国车祸汇编最新,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合集,交通事故合集瞬間,交通事故瞬間中国2021,交通事故瞬間中國2020,交通意外,危险驾驶,大貨車,大货车,女司机,无证驾驶,无证驾驶车辆,汽車,经验教训,肇事逃逸,行車記錄儀,行车记录,行车记录器,超速,跑车,路怒症,車禍,車禍現場拍照,车祸,车祸汇编,违章停车,酒后驾驶,醉酒驾驶,闯红灯,驾驶无牌车辆,中国马路杀手汇编,中國車禍匯編,大陸車禍匯編,中國慘烈車禍匯編,白癡的司機,慘烈的交通事故匯編,在中國如何不開車,女司機匯編,中國交通事故,中國交通事故2021,中國交通事故率,中國車禍匯編最新,交通事故瞬間中國2021,危險駕駛,女司機,無證駕駛,無證駕駛車輛,經驗教訓,行車記錄,行車記錄器,跑車,路怒癥,車禍匯編,違章停車,酒後駕駛,醉酒駕駛,闖紅燈,駕駛無牌車輛,中國馬路殺手匯編
2021在中國如何不開車?製造車禍的白癡司機!中國慘烈交通事故匯編 #中国车祸 #车祸汇编 #白痴司机 中国交通事故, 中国交通事故2020, 中国交通事故率, 中国车祸, 中国车祸汇编,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合集, 交通事故合集瞬間, 交通事故瞬間中国2021, 交通事故瞬間中國2020, 交通意外, 危险驾驶, 大貨車, 大货车, 女司机, 无证驾驶, 无证驾驶车辆, 汽車, 经验教训, 肇事逃逸, 行車記錄儀, 行车记录, 行车记录仪, 行车记录器, 超速, 跑车, 路怒症, 車禍, 車禍現場拍照, 车祸, 车祸汇编, 违章停车, 酒后驾驶, 醉酒驾驶, 闯红灯, 驾驶无牌车辆 2021中国马路杀手汇编 / 白吃的司机 / 世界上最糟糕的司机
2021在中國如何不開車?製造車禍的白癡司機!中國慘烈交通事故匯編 #中国车祸 #车祸汇编 #白痴司机 中国交通事故, 中国交通事故2020, 中国交通事故率, 中国车祸, 中国车祸汇编,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合集, 交通事故合集瞬間, 交通事故瞬間中国2021, 交通事故瞬間中國2020, 交通意外, 危险驾驶, 大貨車, 大货车, 女司机, 无证驾驶, 无证驾驶车辆, 汽車, 经验教训, 肇事逃逸, 行車記錄儀, 行车记录, 行车记录仪, 行车记录器, 超速, 跑车, 路怒症, 車禍, 車禍現場拍照, 车祸, 车祸汇编, 违章停车, 酒后驾驶, 醉酒驾驶, 闯红灯, 驾驶无牌车辆 2021中国马路杀手汇编 / 白吃的司机 / 世界上最糟糕的司机
道德經(石岡)01下 07常有欲,以觀其徼 常無欲,心靈有奇妙轉變 常有欲,對人事物津津有味 然後常有欲,以觀其徼,常無欲就能夠常有欲 我們人的欲望啊 都不是常有的不是常有欲 都只有對特定的東西有欲 喝咖啡 我一個朋友喝咖啡很有欲望 然後喝著喝著。好難喝,就開始要升級 升級升級一直升級一直升到咖啡店最貴的咖啡了。喝久了好膩哦。又換另外一家咖啡店,越來越升級越來越升級 沒辦法常有欲 沒辦法保持說我常常對人事物都有欲啊。 食物也是啊吃久就膩了,甚至夫妻相處久了就膩了,不用久 在一起一兩年就膩了。就面目可憎啊 以前在一起啊 哇處之不厭啊 在一起多久都不會厭黏在一起分不開,久了以後呢 哇最好不要看到你 但是你如果常無欲,你心靈有微妙轉變以後 你再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不是逃避世界。常有欲 津津有味。所有的人事物 你都津津有味。人當之索然無味啊。我遇之精神更旺。 人當之興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呂祖太乙金華》 人家覺得索然無味的東西 喝開水啊好愉快啊,連呼吸空氣都覺得很愉快 獻香叩首 津津有味 吃飯走路 不管吃什麼 吃個饅頭啊津津有味。吃碗白飯津津有味。這就是 常有欲啊,常有欲以觀其徼啊。這時候你就可以呢,觀其徼,徼就是廣大無邊,就發現生命無窮無盡。像一般人越活越窄,像剛講喝咖啡越窄外面賣的咖啡都不能喝,要自己泡了。咖啡豆一直升級 一直升級。 喝茶也是一樣的,我是愛喝茶的,但是我沒有說一定要喝什麼茶,要不然會一直升級,升到最後,只有很少數的茶可以喝。 而且喝的還是會膩,喝久還是會厭 住房子啊開車子也是一樣,像現在台灣一年要賣百輛的那個超跑。都賣到臺灣來了,車子一直升級 超跑一輛一千多萬呢。就一直升級,然後像開超跑的人開這種頭TOYOTA怎麼受得了啊。開TOYOTA一樣津津有味,開了十幾年,一樣津津有味,這就常有欲。你經過常無欲以後 你就會常有欲 就可以廣大無邊。徼的意思就廣大無邊。生命的範圍不會越來越窄,廣大無邊。處處自在 到哪裡都自在 都可以精神旺盛。 像我們有一位道親跟我講說,他已經知道什麼叫做無所住而生其心。我說這個境界很高 我說你講講看實例。他說我只要聽到人家跟我倒垃圾 就是跟你訴苦,抱怨的時候我就會突然間頭腦一片空白,完全沒有聽到他在說什麼。,這就是受不了了,對不對?受不了就自動切斷?自動切斷 其實這個小孩子從小就會的。小孩子從小上課聽老師講話 完全沒有聽到 眼睛睜著大大完全沒有聽到 這叫「無所住而生其心」嗎 不是的,叫索然無味。所以尤其是聽人家倒垃圾 哇那個不只是無味啊,最好你不要來跟我訴苦抱怨。但是呢 你真正常無語之後呢,你就算聽人家倒垃圾一樣津津有味啊。常常有人跟我倒垃圾的,心裡有什麼煩惱的,痛苦來找我,剛還有一位道親 我出門前來打電話來 我的精神官能症發作了 我要回來找你。從澳洲打來的,精神病很嚴重,要回來找我, 你要津津有味的聽還要有問有答的聽才能解決他的問題 前幾天才有位道親來找我,他有個痛苦,那40幾歲啊 乾道單身但也沒有清修,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所以很害怕婚姻。可是有那個欲望,那個欲望在的,他雖然是講師,領講師命時常要上臺講課的。他覺得很慚愧啊,因為自己每天要花幾個小時。在看什麼色情網站。他說 那個平板電腦拿起來,手要滑下去的時候,突然間呢玄關就一直跳,無字真經就跑出來,這上天真是保佑他,三寶自動開始跳。最後他還是滑下去了,跟我講好多從小到大這些痛苦啊還有失敗的婚姻,失敗的婚姻啊等等的一大堆,講了好多 津津有味的聽,有問有答的聽。聽到最後呢。我說。 你修得不錯 只是你修錯方向了。你的問題不在淫慾因為你淫慾出來之後,你的那個真經會自動啟動,哇這個就不念而念 不守而守 玄關會自動跳 這是最高境界,就是面對你最大的敵人,淫慾 已經可以用最好的方法解決 只是你不用而已啊。最好的方法 不守而守 不是我勉強去守玄 玄關自己跳。啊,然後不念而念 真經不念而念。我沒有要去念 真經突然間自己念起來,但是他還是要滑下去?我說為什麼這樣你知道嗎 原因不在淫慾 你的敵人不是淫慾啊。你搞錯敵人了。你為什麼會去滑下去,因為你不快樂,平板你滑下去就快樂了,你找樂子,那最快的快樂 就是直接直接在電腦裡面,或者說有人是要打電動啊。這也是找樂子。我說你要找樂子,為什麼會找樂子呢?因為不快樂啊。為什麼不快樂?我告訴你。因為你心中充滿怨尤 只是你不曉得。而且你還理直氣壯,他突然間好像點到他的穴道了,對對對 他說 我好會怨。我從小就怨我的爸爸媽媽,修道以後我怨老天爺,我說你怨老天爺什麼,他說我只要看那種人家那個見證啊說,老師帶我去遊天堂遊地獄啊,他就很恨呢,老師 我也是你的徒弟,為什麼不帶我去遊天堂。為什麼他有這個特權我沒有 他就很容易怨嘛,很容易怨。你的敵人是你的怨 道場也怨 怨點傳師不公平,怨道場不公平,怨父母不公平,怨老天爺不公平,你的敵人是你的怨恨 你的怨尤 怨天尤人啊,天也怨 人也怪啊 怪天怪地啊。他說我從來沒有想過,從來沒有想過,所以說常有欲才可以觀其徼啊。一樣可以在裡面觀其徼。一樣可以津津有味的進入,更何況其他 垃圾堆裡面都可以撿到寶。觀其徼 這人生就是要這樣子啊,常無欲心靈不斷的轉化,不斷的變化,變到什麼 聖而不可知,常有欲 哇廣大無邊 心量廣大 廣大無邊 處處都是天機,別人認為很糟糕的東西,你一樣品嘗的很有滋味。一樣在裡面可以挖到寶,挖到最後就人性的那種美好東西就挖出來了 從淫慾挖到怨尤 從怨尤挖到什麼 懺悔感恩 每個人不同啦 他的就是怨尤 這個真的是你要 常有欲才可以看得到。才可以深入的觀察到表像裡面的東西。 08 有、無只是名字不同,源頭相同都是玄 有 = 無 =玄 有名=無名=玄 有欲=無欲=玄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這兩個東西呀 常有 有名 無名 有欲 無欲。一個有一個無,不管是 有名有欲 還是 無名無欲 同出而異名 同出一個源頭。只是名字不同而已,一個稱之為有,一個稱之為無 名字不同,源頭是一樣的。同謂之玄 從哪裡出來呢 「玄」 都是從「玄」出來的 同謂之玄。這個「玄」就是我們前面講的 聖而不可知啊,叫玄 我們說玄了玄了,玄了就是沒辦法形容了,沒辦法描述了。所以大道虛曠 無思無議呀。叫玄,大道空虛遼曠,空虛遼曠 無形無象,可是又廣大無邊 大道虛礦 為什麼 無思無議。沒有思想 心中沒有思想 嘴裡沒有議論,無思無議叫做玄, 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四祖道信方寸論》 因為你用 有名無名 有欲無欲 基本上還是有思想 有議論的。這兩者回到源頭呢叫做玄。所以你回到哪裡,就可以同時 常有欲,同時常無欲,同時有名同時無名。同時可以創造萬物,同時又可以回到什麼 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啊。我們心中也要回到這個有名 就你充滿創意,你心中充滿了創造的智慧,有名。你可以創造一切啊,創造一切必要的東西。必要的東西創造出來。可以解決人生命中所有的困境,然後又可以回到無名,回到那個無極老母。天地未生以前的那種混沌,清靜,自在,喜悅光明。然後又同時沒有欲望,又同時津津有味。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個門就是什麼門戶啊,門戶加一個玄叫什麼 玄關嘛?對不對 就叫玄關呢?所以這邊講的就是玄關。玄之又玄叫玄 眾妙之門叫做關 玄關 妙不可言啊,不可言喻啊,妙不可言。不二法門啊,妙不可言哦,奧妙不可言。不二法門 不落有和無 同時亦有亦無。 有和無都從這裡出來的 同謂之玄。所以為什麼我們稱這個地方叫玄關,因為你的心呢 回到這裡的時候 就不是有 也不是無,又同時是有欲 又同時是無欲,常無欲常有欲「不落有無誰敢和」不落有無啊 不落在有邊,也不落在無邊。不落在這兩邊。那同時又是這兩邊 這個是真的是妙啊,眾妙之門,所以我們比較聽得懂,就是同時無欲無求 同時又活得津津有味。一般有欲有求就是我有特定的東西,只有特定東西可以滿足我的欲望,這叫有欲啊。一旦常無欲以後。我對一切都無所求以後就發現,不是說我就對什麼都失去興趣了,不是 相反的是我對什麼東西啊都能夠津津有味,都充滿的興趣 叫生機盎然,整個人變成生機盎然。充滿了生機,不會像大部分人都是隨著年歲的增長能夠滿足你欲望的東西越來越少,越來越少。最後可能突然間呢,所有你喜歡的東西都不喜歡了 前幾天有位道親。帶他的朋友來找我,他的朋友就說他兩個月前 突然間所有喜歡的東西都不喜歡了 他喜歡的韓劇 不喜歡看。他喜歡上網喜歡去shopping 喜歡喝咖啡喜歡聊天 喜歡的事情啊都不喜歡了。 喜歡吃的食物也不喜歡 喜歡去的餐廳也不喜歡,反正什麼東西都不喜歡了突然間統統都不喜歡,然後無端的就一直哭一直哭。後來到醫院去,醫生說憂鬱症,憂鬱症這種人越來越多,就是你原本喜歡都變得不喜歡。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這樣的,原本喜歡的變得不喜歡,原本喜歡的人 變得不喜歡 原本喜歡的東西,變得不喜歡,原本喜歡的地方變得不喜歡。原本喜歡的食物變得不喜歡,只是可能沒有這麼全面而已,它是片面的,但是如果全面都這樣子的話,就是表示你憂鬱症,但是如果你回到玄關,玄之又玄 回到玄關,再回到玄關,再回到玄關。就會常常讓自己的心調整到一個 常無欲又常有欲。你不會被自己的欲望困擾,你也不會活著索然無味。不會活著 什麼都不喜歡 一個人真的什麼都不喜歡呢?那就變得活的悲觀絕望了。最後就不想活了,憂鬱症的人很多人,到最後就自殺了,連活下去的欲望都沒有 那就不是真正的。真正正確的 常無欲。那只是說自己的欲望沒辦法得到滿足。什麼東西出現都不能滿足我的欲望,所以他絕望,所以他點出來這個 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我告訴你就是玄。而今天 老子不止講道而已,還有講這個 傳道 就是要玄之又玄,找到玄關,還要在玄關裡邊 一門深入 不能光找到而已。玄之又玄這個門戶啊,叫通天竅。 這個門戶是通往天堂的,通往無極理天 奧妙的不得了,裡面豐富的不得不得了,你不要以為什麼都沒有,走進去深不可測 走出來廣大無邊 走進去觀其妙 走出來觀其徼,但是走進去走出來 都要經過一個地方 叫做玄關,通過玄關走進去,走到心靈深處,找到你本有的智慧,光明,喜悅自在。通過玄關走出去,神通廣大。滋味無窮啊。活的滋味無窮 好 我們今天就講第一章 第一章開宗明意要講清楚說明白 有沒有問題啊。